找到相关内容63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与死——佛教轮回说(六)

    十二众生。   《大乘起信论》则说,依如来藏,每一众生各有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识,不生灭者即本具觉心、心体真如;生灭者,是由不如实知自心觉性本无生灭,而起妄念,谓之“无明业相”。从而生能见与所见...众生为什么落入既定的生命形类?为什么各自有不同的形貌、寿数、习性、际遇?为什么会生了死、死了又生,对此问题,佛教的回答十分明确:这一切既非上帝天神所造,亦非天地、山川、社会等外缘决定,亦非偶然,而是由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心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02485822420.html
  • 明学名义略集

    第十四代师长——澎波地方的赛康巴?当曲朗杰,为憎波?阿旺程烈伦珠在法苑僧众集会时所讲授迄今称为“僧波度扎”之摄类辩论分为二十一类。  其中包括启蒙摄类辩论十二。  辩红白颜色,成事,认识体,否定是,...结合经部师(印度小乘佛教的一派)辩论之风,创立了摄类辩论轨范,其内容概括为十八:  谓红白颜色质法与体法二,相违与不相违,总与别二。相属与不相属,异与非异二,随因后遍与遣遍,因与果二,前严、中...

    杨化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638401.html
  • 四种相违私记卷(上)

    。说四相违。譬如有多类贤圣。总名四向四果言也。问。唯说四相违者。何论说等言。答。能乖反因有十五。论唯举三。余等十二。故疏云。论说等者。义显别因(云云)问。尔其十五类者何。答。违一有四(云云)违...。答。今此文意。且约法自相相违。云所作性故。因不成前常宗。成后无常宗。令前常宗相违故。与相违宗为因。成相违宗之因故成相违宗。云能令立者宗成相违。云能乖变因有十五。非以因违宗。指因体名相违问。因者具...

    东南权大僧都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1238508.html
  • 因明学名义略集

    的第十四代师长——澎波地方的赛康巴·当曲朗杰,为憎波·阿旺程烈伦珠在法苑僧众集会时所讲授迄今称为“僧波度扎”之摄类辩论分为二十一类。  其中包括启蒙摄类辩论十二。  辩红白颜色,成事,认识体,否定...等结合经部师(印度小乘佛教的一派)辩论之风,创立了摄类辩论轨范,其内容概括为十八:  谓红白颜色质法与体法二,相违与不相违,总与别二。相属与不相属,异与非异二,随因后遍与遣遍,因与果二,前严...

    比丘·阿旺洛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0938719.html
  • 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

    不备;迷之即成十二众生,觉之即证无上菩提。不但文字简洁、优美,内容丰富,且说理详尽;既概括科学逻辑的分析,论理学的辩论,人伦学的亲情,又依据哲学理论,说明宇宙原理,人生真相,展示世界、众生、业果相续的...不是妄见的缘故,汝阿难所见山河大地,及诸众生,固然是虚妄,就是见佛的三十二相,又何曾是真?所以世间十众生,能见的我,所见的世界,都是真见的毛病,并非能见诸相虚妄的真见。如眼有毛病,才见圆影,眼睛没有...

    悟实和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5441785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沉的原因

    论及中国僧尼在这长时期中  的外学表现,就有经学、小学、史学、诸子、赋  诗、文章、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医药、兵法和占  候(包括占卜、看相、测字和堪舆)等十二学  问。至于他们对天文、历法、数学、农艺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844452.html
  • 憨山老学中“道”之多义性指涉与终极关怀

    1988年重新影印原刻本而来,全藏共分三洞四辅,十二,总计五千四百八十五卷。  3目前坊间流行之憨山《道德经解》(全名为《老子道德经憨山解》,系与《庄子内篇憨山注》合刊),是清光绪金陵刻经处,选自明版...无知”为老子宗旨“心法”的指涉。如此看来,憨山显然已有意将如老子“知我者希”、“则我者贵”中的“我”字,广义地解释成心性层面的实修意义。而之所以这样诠释的用心,无非都是希望透过“休心”、“无知”的...

    陈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046120.html
  • 从《楞严经》“七处征心”试谈佛法之修行

    抉择真妄,一门深入。卷七后半至卷八后半,是“证道分”,显其妙位,迷悟不同,成十二,而历位圆修,从干慧地至妙觉位,渐次证入,有五十五位菩萨之路。卷八后半至卷十末,是“助道分”,精研七趣,令知六道轮回,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746650.html
  • 试论各类“性行人”与“身至念”的修习

    的可能性。众所周知,“贪嗔痴”亦名“三毒”(《清净道论》称为“不善心相应之行”),是我人的根本烦恼,是流转受苦的主因。《清净道论》〈说蕴品〉谈“识蕴”之处,认为不善心有十二,并依“根”的差别而分为三...115,《清净道论》(简体版)p.104。  41 参阅菩提比丘编著,寻法比丘译《阿毗达摩概要精解》(p.19~21)对十二不善心的举例说明。  42 菩提比丘编著,寻法比丘译《阿毗达摩概要精解》p.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47573.html
  • 辨破《楞严百伪》——释愍生法师辨(2)

    ,乃假说名耳,然上下文义不符也。”是谁解此本无世界众生,乃假说名?如何上下文义不符?吕自胡说,谤经谤法,真令人痛心。  吕文七十三  经说众生有十二,此由《金刚经》三番解说一切一切众生改窜成文。《...无理诬谤。  吕文七十六  十地最后金刚喻心,刹那断证,更无渐次《成唯识》卷九等。今乃说有金刚金刚心中初干慧地重重十二。其伪七十六。  辨七十六  经文云:“金刚心中初干慧地,重重十二。”何必引《...

    释愍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348789.html